佛学小常识 | 灌顶
发布时间: 2021-08-24 06:30:00 关键词: :灌顶,密乘戒,金刚乘

 原创插画 / 喆

 现在很多人只是听说什么地方有灌顶就马上赶过去参加,也不问灌什么顶,也不问灌顶的是哪位上师,或者知道是谁,但仅限于久仰大名,再多一点就不知。


这一方面说明大家很愿意学习密法,因为不经过灌顶就没有学密法的资格;另一方面也说明大家对灌顶存在误解。


也许在有些人心里,灌顶只是相当于一种入会仪式,经过这个仪式后,便成为“密法俱乐部”的会员,可以看只对会员开放的书籍和参加会员内部活动。而对另一些人来说,情况可能更简单,灌顶只是喝一些水,吃一些东西,看一场浸入式表演,然后高高兴兴回家去。


然而,他们不知道,灌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于受戒,接受灌顶就是受密乘戒。受戒之后一旦违犯,后果将是相当严重的。


#1  什么是灌顶?


灌顶的梵语发音是“啊布肯扎”。其含义有两种:


一是灌输。本身佛性并不需要外界的灌输,因为本来就存在的,所有一切众生都具有佛性,都具有如来藏,从来没有离开过。但从表面上看,通过灌顶还是灌输了一种力量,从而激活了如来藏的本性。


二是摧毁。能够摧毁我们的贪嗔痴三毒、五毒等障碍。



#2  接受灌顶=受密乘戒


我们受别解脱戒、菩萨戒时,还需要别解脱戒的仪轨、菩萨戒的仪轨。但是,密宗灌顶的同时就获得密乘戒了,不需要其他的仪轨。


十四条根本戒是所有无上密宗共同的誓言,也即所有内密的共同誓言。在十四条戒律的基础上,不同的灌顶又有不同的戒律,大幻化网有五条根本戒、十条支分戒,无上瑜伽部有二十五条戒律。


所以在接受任何灌顶之前,都应当对与之相应的戒律了然于心,反复权衡掂量,看自己是否能守持。如果可以接受相应的戒律,再去受灌顶。


WechatIMG746.jpeg


#3  圆满得受灌顶的条件


只有具备“二因四缘”这六种因缘才能真实获得灌顶。


二因:相应因、俱生因


相应因是指受灌顶者自身诸根具足,风脉明点心等堪能,有听闻、接受等能力,即自身的因缘必须具足。对于一个六根具足之人,这个条件基本上是具备的。


俱生因是指灌顶时所需的宝瓶、佛像、甘露等一切条件要具足,且上师通过殊胜密咒、等持对其进行开光、加持。


四缘:因缘、增上缘、所缘缘、等无间缘


因缘


修密乘的金刚弟子所要具备的条件叫做因缘,即具有信心及智慧的弟子。


增上缘


是指具相的金刚上师。金刚上师是最殊胜的誓言,在灌顶当中作为金刚上师,本法的所有念修一定要圆满。比如,灌大威德的顶,那么大威德的生起次第、圆满次第一定要修过,并能达到如量标准,咒语要念诵圆满,而且最好亲见本尊,至少要在梦中见过,有修行的觉受。


 所缘缘


作为上师,灌顶时的观想一定要到位。而作为弟子,也要跟着上师的语言,逐一观想。这样全部做到才能得到灌顶。


等无间缘


灌顶仪轨等这些次第,以前前为因,而生后后故,前前的为等无间缘。也就是灌顶的次第不能颠倒,不能错乱。


灌顶,特别是大圆满灌顶,对上师、弟子、场所、法器等等都有着严格的要求,任何一个条件不具足,都会影响到灌顶是否真正发生。


不能说:现在时代不同了,该严格保密的可以在网络上公开了,必需的灌顶法器可以因陋就简、能免就免了,续部中对灌顶条件的种种规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修改或忽略了。



#4  金刚上师的条件


虽然符合所有资格要求的上师在这个时代已十分罕见,但至少他应该满足如下条件:


首先,是密乘戒清净。如果一位法师与自己的金刚上师发生矛盾,甚至诋毁上师,或者公开责难、打击金刚道友,或者违犯了其他密乘戒,而没有通过忏悔彻底清净罪障,那么他是很难成为真正的金刚上师的,即使在形式上为他人“灌顶”,也不一定会发生灌顶,因为法的传承到他那里已经被染污了,他没有什么可再传给其他人。所以,大家要多观察一个人对他自己的金刚上师和金刚道友的态度。


其次,是有无伪的菩提心;真心为了帮助众生解脱痛苦而誓证菩提。


第三,是精通弟子所求的法。有些人自己并没有某一密法的传承,也不懂这个法该怎么讲、怎么修,甚至连仪轨也不会念,而装模作样又是“灌顶”又是“传法”。这种情况下,金刚上师与弟子的关系是无法建立的,因为没有发生灌顶,“上师”三项基本资格都不具备。这样比较极端的例子,现今社会上却时常能见到。


#5  得受灌顶后,护戒如护眼


清净的戒律是一切功德的根源,是获得暂时和究竟解脱的基础。得到灌顶之后,比灌顶更重要的是护持密乘戒律,这是每位密乘弟子必须遵守的。有人误认为只有出家人才需要持戒,其实在家人一样需要守持戒律,尤其是求到灌顶后更要严格守持。得到密乘灌顶的在家人比只持沙弥戒的出家人戒律还要严格



密法很殊胜,修习密法,成就相对来说快,但是破密乘戒的果报也很大。一旦真正地破了密乘戒,一定要尽快忏悔。


#6  这种情况 ,是否不必守戒?


有人会说:破戒的前提是得到了戒体,若一开始就没有得戒,后面也就无所谓破戒。如果上师没有灌顶的资格,或者弟子没有希求灌顶的心,那么灌顶可能就不会发生。即使弟子从头到尾一直在现场,他也不会得到戒体,因此与上师的关系也就不受密乘戒的束缚。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然而我们仍然无法据此判断自己是否需要守持与上师之间的三昧耶戒(密乘戒)。为什么呢?


问号.png


首先,上师有没有灌顶的资格,我们是很难仅从表面判断的。可能所有人都认为有资格的人,实际上并没有资格,而大家都认为没资格的人,可能有资格。


其次,弟子有没有希求灌顶的心,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说得清的。我们惯于散乱,常常不能清楚了知自己的念头。


再次,即使弟子在灌顶过程中,心里始终有清晰的想法“我不要得到这个灌顶”,这样可能的确不会得到灌顶,但只要你人在现场,不论你愿不愿听,听不听得懂,口传都是得到了的。而口传的内容往往涉及续部教言或密法修行窍诀,这么一来,上师会不会就成为给你传密续的上师了呢(即便他不是给你灌顶的上师)?这个问题,大家一定要好好地想一想。因果深奥难测,务必谨慎对待。

 


文字出处:


《前行笔记之耕耘心田》第七章 甄别上师

《寂静之道》第二部 修行纲要

《透过佛法看世界》辑四 依止上师与闻思修

《阿弥陀佛修法极乐捷径》浅释讲义

《开显解脱道》讲记:上师瑜伽实修法




棕色星球.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