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小常识 | 菩提心
发布时间: 2020-02-05 06:00:00 关键词: 菩提心,分类,功德


(菩提洲原创插画)

犹如目盲人,废聚获至宝,
生此菩提心,如是我何幸!
灭死胜甘露,即此菩提心,
除贫无尽藏,即此菩提心,
疗疾最胜药,亦此菩提心。
彼为泊世途,众生休憩树,
复是出苦桥,度众离恶趣。

           ——《入菩萨行论》


01

菩提心的定义

大乘佛教徒为了一切众生的最终解脱而发愿修行佛法、证得无上正等觉,这种发心称为菩提心。

菩提心以出离心为基础,是对出离心的扩展和深化,不求个人独自解脱,而求众生解脱;不仅摆脱轮回的束缚,还要出离一切无明执着。

菩提心并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它以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为基础,有着翔实的建立步骤。


02

菩提心的分类

菩提心一般分为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

(1)世俗菩提心

世俗菩提心又称广大意乐菩提心,指发愿为了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获得解脱而精进修行、成就佛果。愿、行菩提心统称为世俗菩提心。

愿菩提心

在四无量心的摄持下,我们愿一切众生获得无上正等觉,彻底摆脱痛苦、得到安乐,这种发愿称为愿菩提心。

普贤菩萨曾发愿:十方所有诸众生,愿离忧患常安乐,获得甚深正法利,灭除烦恼尽无余。这正是对愿菩提心的具体阐释:

其一,希望众生远离挫折、痛苦、磨难,经常感受快乐;

其二,希望众生真正趣入正法,信受奉行,由此摆脱轮回的痛苦,并最终灭尽烦恼,成就无上正等觉。

你可以愿自己先觉悟,之后再引导众生离苦得乐,也可以发愿与其他众生一起渡过轮回苦海,到达解脱的彼岸。或者像普贤菩萨、地藏王菩萨那样,除非所有众生都自由解脱,否则,誓不成觉。发心有大小而无优劣,每个人都可根据自己的因缘发菩提心。只要诚实并且是真心为了众生的解脱,发心无论大小都值得赞叹。

行菩提心

发菩提心之后,我们还是会自私、愚昧。没有关系,每个人都会这样。从生起菩提心到圆满证悟之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我们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六种有力的方法摄持自己的言行,以帮助实现愿望,这便是行菩提心。

(2)胜义菩提心

经过长期修行,不断积累福、慧资粮,我们最终将见到诸法实相,即胜义菩提心。胜义菩提心指现见法界实相后生起的智慧。

胜义菩提心只有通过修行才能证到,而世俗菩提心则是通过仪轨发愿、受持,并以六度万行令其日益增上。


03

菩提心的殊胜功德

八万四千法门最精髓的都在慈悲心和菩提心里。要成就佛果, 没有差错的道路就是菩提心。菩提心的功德几天也讲不完。寂天菩萨说:我们生起菩提心,就像是乞丐在垃圾堆里找到稀世珍宝,它给我们带来无尽的喜悦,满足我们所有的希求。

(1)菩提心是成就佛果之因

菩提心是一切佛法的精要,是成就佛果的因。要发大愿,发无伪的真心,为无量众生的解脱立誓成佛。一位修行人如果具足了菩提心,就具足了所有的佛法功德,所做的一切善法都将成为成就无上佛果之因。

具备出离心,修行能得到阿罗汉的果位;具备菩提心,修行能成就佛的果位,否则都只能获得世间福报。没有出离心,无法获得解脱;没有菩提心,即使再精进,哪怕一辈子在山洞里闭关修行,也不可能成佛。就像一个人,没有腿、没有交通工具,甭管想去哪,都实现不了。辛辛苦苦做了那么多功德,却不是解脱和成佛的因,不是很可惜吗?

(2)菩提心能灭诸重罪

“菩提心如劫末火,刹那能灭诸恶罪。”生生世世,我们因为无明和烦恼,造过的恶业数也数不清,不生起菩提心,即使很精进地修法,也难以清净全部业障。然而,当我们内心真正生起菩提心的时候,一般的业障会彻底消灭,造过大业的人,比如杀父母等五无间罪,恶业果报成熟堕入地狱的一瞬间就能脱离地狱。

(3)具有菩提心者是人天应礼敬的对境

如果一个人具有菩提心,不管他是上师还是普通人,我们都应当向他顶礼。

(4)菩提心与空性智慧在根本上无二无别

根据大乘佛教的教义,菩提心与空性智慧在根本上无二无别。证悟空性和修持菩提心是无法分割的,如果相续中没有生起无伪的菩提心,也不会产生证悟空性的智慧。

在实修当中,树立无我的见解可以帮助激发、巩固菩提心,修持菩提心反过来也是体悟空性最便捷有效的途径。初学佛者不具备无我的见解也可以先修菩提心,到一定程度时对空性自然就会有所了悟。出家人、在家人,都要修菩提心。


04

日常的生活修行中应不忘串修菩提心

在轮回里流连日久、被贪嗔痴慢疑训练有素的我们,要生起真正的菩提心谈何容易。不过,我们还是要发愿,哪怕不是十分的诚心甚至带着疑虑,也还是要表达自己的这个愿望。我们的心有一个特点,就是可塑性极强,只要不断训练,什么假的在我们心里都能变成真的。久而久之,假装发心也能把真的菩提心激发出来。

闻思和修法前,首先检视自己的发心,看看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众生。如果是为了自己,一定要马上纠正。将希望所有众生得到安乐、最终获得佛果作为自己的发心,这才是大乘之道。

哪怕只在佛前供一支香、磕一个头,念一句佛号,绕一圈塔,也要发菩提心。这样我们所有的善根都会成为解脱与成佛之因,有很大的功德。

注:本文根据希阿荣博堪布相关开示编辑整理。
素材来源:
《次第花开》第三部  走出修行的误区 第三章 菩提心
《寂静之道》第二部 修行纲要 菩提心
《前行笔记之耕耘心田》第一章 佛法修持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