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小常识 | 十圆满
发布时间: 2020-09-23 06:00:00 关键词: 暇满,十圆满

◎ 原创插画:喆

暇满人身极难得,
既得能办人生利,
倘若今生利未办,
后世怎得此圆满?

—《入菩萨行论》—

此时此刻能够听闻、思维、实践解脱之道,这样的机缘百千万劫难得遭遇,不用再想如果我这样、如果我那样,人生将会更加幸福美好。在轮回中,不会有比这更美好的时刻了。

跟以前相比,我现在很幸福,我的今生拥有十种圆满,对一个轮回中的众生来说,没有什么比这更值得庆幸。何为十种圆满?

u=2040830857,2208635100&fm=26&gp=0.jpg

▸1、五种自圆满

如龙树菩萨所说:“为人根足生中土,业际无倒信佛法。”这五种圆满是观待自己方面应该具足的,因此称为五种自圆满。

(1) 转生为人

六道里,地狱、饿鬼、旁生道的众生为苦所逼,缺乏智慧,根本顾不上修持佛法;三善道的天道众生因为放逸,阿修罗道众生因为强烈的嫉妒心,也无心无暇修持佛法。只有人道,苦乐参半,才有余力和动力去思考解脱的问题,才有机会真正圆满全面地修持佛法。

(2)  环境圆满

根据佛经记载,南瞻部洲中央印度金刚座是贤劫千佛成佛的圣地,所以从地理的角度说,以金刚座为中心的印度诸圣地,是佛法的中土。但是,从佛法弘扬的角度说,凡是佛陀正法在的地方都可以认为是佛法中土。凡生活在佛法弘扬之地的人,都可以说具足环境圆满。

u=109860685,2688706756&fm=26&gp=0.jpg

(3)  根德圆满

根德圆满,指眼、耳、鼻、舌、身五根圆满。如果我们不能亲见、恭敬对境所依或无力闻思修行,则不堪为真正的法器,就像一只有缺口的碗,虽然也可以盛水,却会漏掉很多。

(4) 意乐圆满

意乐圆满,指生存和生活方式与佛法不相违背。有一位居士在讲述他放生的经历时说:市场里的商贩天不亮便开始宰杀鱼虾禽畜,一般都是全家总动员,老少齐上阵。生在以杀生等恶业维生的家族,耳濡目染,子承父业,别无选择。这真是一件悲哀的事。没有生在业际颠倒的家族,也不能保证意乐圆满,因为仍然会为了生存或欲望从事杀生、盗窃、卖淫等行当,与正法背道而驰。

(5) 信心圆满

这里的信心指对佛法生起坚定的信心,相信唯有佛法能帮助我们脱离痛苦,包括恶趣的痛苦及整个轮回的痛苦。

在以上五种圆满中,信心是根本。

timg.jpg

▸ 2、五种他圆满

除了自身具足上述条件外,要修持正法还需圆满另外五项外部条件:如来出世、佛已说法、佛法住世、趋入佛门以及师已摄受。

如云:“如来出世与说法,佛法住世入圣教,为利他故心悲愍。”这五种圆满需要观待他缘才能具足,因此称为五种他圆满。

(1) 如来出世

什么叫如来出世?世间的成住坏空一个周期称为一劫,有佛出世的劫称为明劫,佛未现身于世的劫称为暗劫。暗劫众生连三宝的名号也听闻不到。我们所在此劫为明劫,有一千尊佛于此劫出兴于世,故又称贤劫。本师释迦牟尼佛便是贤劫第四佛。能值遇金刚乘教法更是稀有的因缘,因为纵然在明劫当中也只有往昔普严劫的先生王佛、现在贤劫的释迦牟尼佛和未来华严劫的文殊师利佛三位佛陀的圣教中才会广弘密法。

(2) 佛已说法

如果佛陀出世,却未转法轮,我们也不可能接触到解脱妙法。幸运的是,释迦牟尼佛在梵天和帝释天的启请下,转妙法轮,次第为众生开演了三乘佛法,引导无量众生入解脱门,渡烦恼海。这就是佛已说法。

timg (1).jpg

(3) 佛法住世

若佛陀教法已经湮没,即使生在明劫、佛已说法,我们也听闻不到佛法。前一位佛陀的教法完全隐没到后一位佛陀的教法出现之前,这段时间称为圣教空世。此期间没有声闻,只在具足因缘的福德刹土中有独觉出世。独觉又称辟支佛,靠往昔在如来面前闻思修行的宿因,在佛法隐没后,于空世独自修行获得解脱。现在,本师释迦牟尼佛虽然示现了圆寂,但教法、证法还在,还有无数高僧大德在倾尽全力地护持。

(4) 趋入佛门

修持正法除了需要上述四个条件外,还需要我们趋入佛门。佛法住世,而如果我们不去亲近佛法,也无从获得法教的利益。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连三宝的名号也没听说过,对这些人来说,现在就是暗劫。时空并不是绝对的。还有更多人知道佛、法、僧,却不知道三宝真正能带给自己什么。在有的人眼里,佛教只是一种宗教,且宗教往往让人丧失斗志,使社会退步;有人把佛法看作一门学问,毕生钻研佛教历史、理论,著作等身,却没有把佛法用于止息自己内心的烦恼;有人把佛法看作东方神秘文化的一种,称佛法的修行人为神秘家;也有人把佛法庸俗化,用它来点缀和调剂生活。

我们皈依佛门是为了什么?为了消灾祛病、来世不堕恶道,或者丰衣足食、来世享人天善果,若按照佛陀的教导去做,断恶行善,上供下施,这些愿望都可以实现,但这仅仅是进入佛门,却没有趋入解脱生死轮回的正道。只有生起出离心,为求解脱轮回而学佛,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趋入解脱道。

(5) 师已摄受

十种圆满的最后一条是师已摄受。佛教讲真修实证,就算你精通经论,实修起来还是需要上师传授窍诀。此生有限,没有师父指点津要,我们恐怕穷尽一生也不过做些摘叶寻枝的事。

u=162369422,158854183&fm=15&gp=0.jpg

▸ 3、暇满人身如珍宝

具足八种闲暇十种圆满的人身称为暇满人身。此身如珍宝,如果善加利用,即身便可了脱生死,开无上智慧。想到这个,我欢喜不尽。

条件具足时,要抓紧时间修行,不要一拖再拖。“人身一失,万劫难复”,不在这个难得的机会里精进修行,谨慎取舍因果,断除恶业,将来再想得到人身非常困难。

 

注:本文根据希阿荣博堪布相关开示编辑整理。

素材来源:

《前行笔记之耕耘心田》第二章 暇满难得

《寂静之道》第二部 修行纲要 出离

《普贤上师言教》共同外前行 一、暇满难得